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

「我沒有錢,我想去玩!」如何以較便宜的方式準備腳踏車旅行(與登山裝備)(下)

上一篇網誌裡寫比較多準備「裝備」,這篇要著重於準備「上路」。

要如何安排一個舒適的旅行,沒有標準答案,你必須不斷嘗試才會知道。對我來說一天平路騎個200公里還好,但對第一次上路的人可能會要了他的命。如果是第一次上路,平路,一天安排100公里尚可接受,但你在上路前,至少要有一次連續騎滿60k的經驗(這樣會燒當或是會磨破屁股,都會事先知道)。

山路真的差異很大了,對我來說最好是一天不要超過100k。差不多是平路的距離除以二來安排(如果平路100k對你來說輕鬆,山路50大概也會是輕鬆)(但每個人差異真的很大)。然後,時間上,要安排下午兩點會到住宿地,真的到了當休息,遲了也不會騎到天黑(相信我,如果你是旅行新手,你很難去享受全黑的山路,就算頭上繁星點點,也很難感到浪漫)。

平路的補給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重要,大概每餐都可以正常吃,帶個土司或是餅乾也可以應付中間的飢餓(或至少也都能夠買到)。但山路就不是如此,有可能每個補給點(不論是水還是食物)都動輒相差幾十公里。而且爬山超級容易餓。


山路補給品的部份,我會建議土司、餅乾與凍飲(或八寶粥)各一些。也就是乾的(餅乾)、濕的(凍飲、八寶粥或布丁)、介於中間的(土司、麵包)都有。一直吃某一種東西很膩,準備太多很濕的食物,會重死。記得甜鹹都要有,或者帶一點鹽巴加進運動飲料裡,平常可能吃太鹹,但運動時如果沒有適量補充鹽份,容易抽筋。

至於水以外的飲料,我推薦蜂蜜水和運動飲料對水加鹽巴。後者成分相當接近人體流掉的汗,但一定要記得加鹽巴。加鹽不會讓你覺得運動飲料很噁心,基本上你完全喝不出來(很神奇,但是真的)。

通常我會準備兩到三個罐子,一罐水一罐飲料,另一罐是備用水。


[上路前要做好的功課:住宿、交通]

要查好住宿點、變通的交通方式,並且預備幾個前面後面的住宿點(尤其如果你沒有智慧型手機和行動上網,這些事前的功課無比無比重要!)

依照「預定的天數、起點與終點、以及我上面說的,平路/山路你可以接受的里程數」來安排每天的住宿點。然後在這幾個地方的前面後面找好預備的住宿點,留下電話、地址、里程數(有時可以加入坡度)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再來是變通的交通方式。無論你是多麼厲害的車手、擁有多麼好的體力,旅行都充滿意外,都有可能發生你想都想不到的問題,而且你無法解決。(例如,一個下午破掉11條胎,沒有刺傷,都是磨損裂開,想都想不透為何 [路又沒有不平啊],全隊的備胎通通用完!)(或者,外胎「邊側」破,沒發覺,換胎騎,又破,再換,再破。而且最後一次破在急彎大下坡,你摔的滿身傷,並且沒辦法修車,又累又怕,無法前進。)所以,你必須盡可能在每一條路上都擁有變通的交通方式,例如公車、火車(便車亦可),或是,請民宿老闆前來救援。

最可靠的還是「一定會行駛的大眾交通工具」,所以,旅途沿線的公車時刻表、司機電話(山區的客運總站通常會願意給你司機電話,因為行駛的距離很遠,要你在太陽下遙遙無期等公車一到三小時,會讓人抓狂啊!)火車時刻表,以及這些班次是否可以多付張半票「不拆車上車」(或是一定要攜車袋)都是事先必須考慮周全、查好資料。如果你走的路線很安全,那比較可以大膽的不帶攜車袋上路(這是輕量化和風險的考慮,每人的價值判斷不同,這部分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建議)。

關於火車,我要特別說一下。台鐵很爛,我從他根本沒在管單車騎到單車熱以致於規劃了兩鐵專車,規定越來越多,也沒有比較方便,還常常亂收錢!所以,如果你不是去台北台中高雄那種超級大站(台北車站好像有規定單車不能出入,我沒走過,不很確定),基本上你只要很有自信的背著裝進攜車袋的單車走進去,他不會管你也不會收你錢(你就想著我背著是大提琴!重點是要有自信XD)如果是想要全車不拆就上,一定要查好時刻表,並盡可能在前20分鐘進站。然後也要注意,似乎不是每一站都可以上下火車,這些都要查清楚。

本段抱怨:單車上火車至多是收張半票,但我遇過「已經裝進攜車袋」還一定要收我一張全票,不收就不給你上車。(你能拿他怎樣?跟他打架嗎?不是拒絕坐車,就是摸摸鼻子付錢)也遇過半票上面寫的是殘障、孩童或是單車專用的票。反正每個站都是看站務人員高興、要不要管你,而決定你到底必須付多少錢。


[上路前要如何打包行李?]

就算氣象預報說降雨機率是零,你還是有可能遇到灑水車、馬路很濕以致於輪胎濺上來的水把你的行李全都搞濕,或是氣象預報根本不準。所以,無論如何,只要上路,就是雨備狀態。

單車的雨備很簡單,把每一種東西分類,用塑膠袋包起來。等到真正下雨了,最後在整個行李外面套上兩層垃圾袋(兩層的開口要朝向不同地方),絕對保持乾爽。

裝行李的時候記得,晚上才使用的東西裝在最裡面,次之是備用食物,最外面是預計要吃的東西、水、修理單車的工具與其備用品、錢、衛生紙。

我從來沒有買過馬鞍袋,這又是一個標準只有騎單車才使用的物品,而且這不是一個必需品(反過來說備胎就是必需品,雖然他不能在其他場合用,但是騎單車不能沒有輪胎啊!),我喜歡用一般的運動背包裝,再以彈力繩綁在貨架上,很快要使用到的東西就不裝進包包內,直接綁在彈力繩下(例如沒乾的毛巾,或者馬上會吃掉的食物。)

岔開來說一下彈力繩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物,除了可以把行李綁在貨架上,晚上還可以把所有彈力繩連起來,在房間裡當起晾衣繩,要在房間內找到兩端堅固的、可以掛勾子的地方不很困難(當然得費一點聰明才智沒錯XD)。推薦好物。

(回到安置行李)我喜歡在坐桿前裝一個小型馬鞍袋,這樣錢、相機和手機就能很快拿取,也比較安心(我曾親眼目睹路上的車友騎一騎皮包從貨架上掉出來,害我們追趕的要死、才把皮包還給他)。

最後,有些情況下,我騎車目的不是光玩,我還會背一個背包,把比較重要的東西背在背上(例如錄音筆、電腦和工作需要用到的資料)。


[單車、登山兩用好物]

有些物品難以歸類到一定要準備的事項中,但可以稍微講一下。例如,頭巾。

「冬天騎車」以及「去爬山」時,頭巾會被我列為必備的物品,因為他體積很小,卻可以保暖、防曬,還可以幫助你,當你好幾天沒洗頭從山上下來時,整個遮住你自己都不想看到的頭髮。

水壺。我覺得,如果不是要參加自行車比賽,或是卯起來想在公路上飆車(例如一天安排220km那種瘋狂行程)「自行車水壺」完全不是必備用品,如果買東西送你可以拿來用一下,不然不需要特地去買。一方面水壺是消耗品(雖然說如果你不常騎車他就不會是消耗品啦),買爛的水壺在太陽的照射下很容易有塑膠味道,就算是知名品牌也一樣。至於好的水壺實在是消耗不起啊,我禁不起「比個賽就少掉兩個水壺、或者騎一騎他的蓋子就不曉得掉到路上哪個神祕地方,然後整個水壺就無用」這種消耗方式。乾脆以一般的硬式塑膠水壺代替,而且那爬山還可以拿來用。這種耐熱的塑膠水壺是爬山必備好物,晚上燒水裝一整壺,當做暖暖包丟到睡袋裡,讓你溫暖一整晚,隔天起來還有溫水可以喝。

跑褲。我還滿常穿跑褲去爬山,因為透氣又排汗快乾,比泳褲耐磨一些,遇雨再套件雨褲再外層即可。我也會穿跑褲騎車,理由同上,不過騎車遇雨我不會穿雨褲,除非很冷就穿個雨衣。

雨衣。如果是爬山,我覺得有一件勾鐵絲還滿必要(但那實在很貴,又會算是消耗品,所以各位自行斟酌是否有那麼愛爬山XD)但如果是騎車,我就覺得連雨衣都不必,我比較喜歡拿大型垃圾袋自己撕三個洞,穿過頭和雙手即可。騎車時雨衣只是拿來擋風,要讓自己不濕掉根本不可能。而且垃圾袋的取得比雨衣容易,通常到加油站要,都會得到。

下雨騎車還有個兩個小撇步。一,如果是小雨,你穿的又不是快乾的車鞋或溯溪鞋,可以在鞋底墊一片衛生棉保持乾爽,效果還不錯(但大雨就沒辦法啦)。二,若雨很大,可以在安全帽裡面帶浴帽,防風保暖還可以試圖維持乾爽。


吸水巾(以及如何快速洗好衣服)。有時候旅行很累,休息時間都不夠了,我就很懶得做家事,只想以最少時間維持再生產。建議是,可以穿著衣服洗頭(如果要洗手套,就連手套都帶著)洗完頭,再把衣服脫掉踩在地上繼續洗澡,依此類推,全身洗完時,只要把全部被踩在腳地下的衣服在稍微搓洗一下(例如領口汗液下等「重點部位」)並稍微檢查一下,澡洗好,衣服也洗好了。

洗完衣服之後我會用吸水巾捲衣服擰乾兩次,效果和脫水機一樣好。再晾到彈力繩上用電風扇吹整晚,保證乾。如果是有冷氣而沒有電風扇的旅館,就試著掛到冷氣出口。

(這裡所稱的吸水巾不是登山用毛巾,那我沒嘗試過,而是跳水選手喜歡往台下丟的那種吸水巾。)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好了,本人我畢生騎車旅行的「準備」精華,都寫在這兩篇裡了。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出,如果有批評也歡迎指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