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
亂七八糟做脆梅

這次到花蓮台東做田野兼玩耍,某日走197縣道往南,途經布農族部落,借廁所,受到族人熱情地款待與邀約。臨走前得到一包新鮮梅子,非常漂亮,顏色均勻乾淨,幾乎無缺口破傷。布農族朋友交代我脆梅醃製法,極其簡單:洗乾淨、用糖或者用鹽醃三天就可以吃了。

我高興地說好,還說那我會各一半一半。「不是不是,只能用鹽,或者,用糖!」我趕緊澄清表示我會把梅子分兩半,「分別」用糖「或者」用鹽。才得到婦女們安心滿意的臉龐。

後來遇到另一位阿美族朋友,他教我的作法聽起來合理多了:先用刀面輕拍裂一個缺口,用鹽抓一抓,出水倒掉,再放糖,三天後食用。

由於從台東要運回來的東西實在過多(書啊、資料、衣服等),只好祭出宅急便政策,我用層層地報紙包妥,還套塑膠袋,最後運到時,仍溢出一點點糖水。好在其他的東西都有採取防水打包,唯獨最後丟進去的英文單字筆記本沒用塑膠袋套住。本想豪邁地丟掉黏答答的英文單字筆記本,但想想裡面的英文單字都是我一字一字用電腦查,然後再一字一字手寫上去的,就覺得有些不捨,於是一直丟在地上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。

英文單字本爛了不是重點,重點是宅急便回宿舍時,我的梅子有一股很刺鼻的味道,吃起來也很酸很酸,完全無法入口。

很緊張地查了網路上大家的脆梅究竟如何製作?發現至少數十種作法,大致上不脫幾個步驟:拍裂、鹽去澀味(有二、四、六小時不等的鹽醃製時間)、流水(有些人是每隔六小時換清水連換三天、有人是水龍頭開細流連續流水兩天不等)、陰乾(或是洗衣機脫水,還有的要用重物壓一段時間)、糖醃。糖醃的部份,作法又百百種,有些是用「煮開的冰糖水」醃,每隔六小時倒掉換新的糖水、也有人用白糖加水醃。

而我根本就亂做一通,看到大家都有去澀味的步驟,而我沒有,但我的梅子在第三天時嚐起來已經不澀,只是很酸(這表示梅子是品質很好的梅子嗎?),想想決定採用一直換冰糖水的步驟,這樣應該可以洗掉所有梅子罐裡的雜菌順便去澀味吧?(我一直以為刺鼻的味道是它壞掉了,但事實上它只是在發酵而已。)連換了三四次後,刺鼻味道稍減,但還是存在,我都快瘋掉了,好捨不得梅子壞掉啊!看到那天有陽光,但溫度很低(大概24、25度左右)所以我突發奇想,紫外線可以殺菌吧。細心地在盤子上鋪了一層糖(我這時候用黃糖,覺得應該會比較香),將梅子一棵一棵鋪在糖上,晒了10分鐘太陽(還幫他翻面)不敢晒太久,怕變成別種產品XD。

做完日光浴,在很害怕梅子壞掉的心情中,決定不加水,用「糖」醃就好。我發狠地鋪「超多」糖在梅子中間。由於梅子會出水,所以本來外觀看到裡面是乾乾的糖,很快就變成水水的樣子。我看到他略微起泡,就再灑糖!後來大概又加了三四次糖。

最後梅子大成功(不然就是身邊的人好心欺騙我,你們最好不要欺騙我喔,我明年還會做!)但產量很少,明年再來量產!

總結我這次的作法:(1)用大湯匙的把柄拍裂、(2)用鹽巴搓揉約10分鐘、(3)秀氣地「灑上」白糖封裝、(4)三天後將罐子裡的水份瀝掉,用煮開放涼的冰糖水灌滿,每隔大約6-8小時換一次糖水,一共換了四次、(5)[從開始製作共六天時]將水份倒掉,將梅子拿去晒了10分鐘太陽、(6)一層黃糖一層梅子,滿滿地糖,放置約4天,途中加了三四次糖,大概占原先擺放的糖分的四分之一。

「下次」打算的作法:(1)先用鹽搓揉10分鐘、(2)用刀柄拍裂、(3)再用鹽搓揉10分鐘、(4)煮開放涼的冰糖水灌滿,換水1-3次、(5)兩天後,一層黃糖、一層梅子灌滿、(6)靜置約4-5天後可食用。

*先用鹽搓揉再拍裂的用意是希望它不要那麼容易「碎裂」,否則我這次有好幾顆梅子一拍就全碎了......(它是我的心嗎XD這麼脆弱!)
**我還是偏好黃糖大過白糖或冰糖。我認為用冰糖水取代流水的步驟,應該可以既去澀味又比較不容易壞掉吧?(如果明年有失敗再來檢討好了)但下次不可以再多灑糖上去了,這次就是因為糖的密度過高,梅子略有一點皺皺的很可惜!(好在還是脆的!)
***這次特別注意每個階段使用的容器都要洗乾淨、晾乾(至少用衛生紙擦乾)才裝,下次也要注意。
****梅子刺鼻的味道後來都轉化為一股,介於酒和好醋之間的「醇」的味道,就是既厚實又不搶先於所有味道之前的穩定香味,我很喜歡。以後不要討厭那股刺鼻味,如果那時候沒有一直用冰糖水洗去梅子味道,或許最後的產品「梅子味」會更香,有點可惜,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!


後記:這次製作梅子前,特地嚐了一口新鮮脆梅,想知道原食材的味道是什麼,每個階段也都有嘗試它的味道。認識一個東西的原味,了解氣味、口味的變化,應該是一個廚師要認識自己食材的基本步驟吧?覺得如果當時後沒吃那口新鮮脆梅,也沒有吃到(疼我的)台東受訪者給我的成功脆梅作為範本,我可能很難做出成功的脆梅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